产品订购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技术与研发 >> 技术文章 >> 正文
育雏期的肉鸡饲养需精细
发布时间: 12年09月25日 被阅览数: 次 来源: www.jinhuaqin.com 作者:admin

     (1)休息:雏鸡进入调试好温度的育雏室后,严禁大声喧哗,让其休息半小时左右,等到一部分雏鸡开始活动时即可“开水”。

  (2)饮水:通常把雏鸡第一次饮水叫“开水”。这既有利于采食、消化、剩余卵黄的吸收和利用,同时又有利于防止雏鸡脱水,维持水的平衡,促进粪便排出和加强新陈代谢。在“开水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①第一周最好饮用与室温大致相同的温开水,并在饮水中添加5%—10%的葡萄糖(蔗糖也可替代)、适宜的抗生素、复合维生素和电解质营养液,以保证雏鸡健康和促进生长。②保证供水,每100只鸡应有1只饮水器,位置与喂料处不宜相距太远。10日龄后饮水器应调整高度,以防弄湿垫料。育雏期间饮水器中不能断水,断水时间过长会引起暴饮,影响鸡群健康。③保持饮水器和饮用水的卫生,饮水器每天应清洗、消毒一次,饮水每天更换二次,确保饮用水的洁净。
 
  (3)开食:
  ①抓好开食工作。出壳后第一次喂料叫做“开食”,一般在雏鸡出壳后16—24小时“开水”为宜,即先“开水”后“开食”。开食用的饲料应该使用品质优良的肉仔鸡前期料,不提倡用食口性好的小米或其他饲料,可在开食的饲料中适当增加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。
  ②合理饲喂:为了训练雏鸡吃食,开食时和开食后应坚持勤添少喂的原则,以减少饲料的浪费。第一周一般每三小时喂一次,以后可不间断地供料。
  ③防止饲料污染:平养式育雏一般是将塑料布铺于垫料上,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开食。由于粪便容易污染饲料而造成饲料浪费,且易诱发球虫及其他疾病,所以要少喂勤添,每次喂料应更换塑料布,用过的塑料布洗净晒干后可重复使用。
  ④及时检查“开食”效果,做到心中有数。每次喂料以后,饲养员应轻轻随机捉十多只小鸡用姆指和食指触摸一下嗉囊部,检查雏鸡开食的比例和吃料情况,及时发现问题,调整饲养方式。
 
  (4)温度:
  育雏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关键,直接影响雏鸡体温调节、运动、采食、饮水和健康,关系到今后的生长发育、饲料转化和成活率。育雏温度包括室温和离地面20厘米高区域内小气侯的温度两个方面。不同周龄对温度要求不同。
  育雏期温度控制标准
  周龄1-3日龄4-7周龄2周龄3周龄4周龄5周龄6周龄
  热源下温度34-3233-3131-2929-2727-2525-2223-20
  室温28282625242220
  育雏前期,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,体温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,因此,温度偏高,会出现饮水量增加、采食量减少、生长速度降低、羽毛生长不良等现象,严重时雏鸡受热出“汗”形成僵鸡或羽毛脱落成为“光背”没毛鸡。温度偏低对小鸡危险性更大,不仅吃料饮水减少、新陈代谢下降、生长速度降低,还会诱发“白痢”和呼吸道疾病,造成死亡率明显上升。怎样才能掌握好育雏温度呢?应该做到“看雏给温”。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好室温,仔细观察雏鸡的吃食,饮水和休息的行为。如果鸡群吃饱后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平静地躺着,头颈向前伸,自然的歪向一侧,两翅微微张开,呼吸平稳呈悠闲自在的样子,说明温度最为适宜;如果雏鸡远离热源而“打堆”,尖叫,说明温度太高;如果雏鸡都挤向热源打堆尖叫,说明温度太低,应当尽快调整。必需注意,在短时间内温度变化幅度不宜过大,应该是逐渐平稳地改变为最好。
 
  (5)光照
  光照的目的主要是便于鸡群采食、饮水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。肉用仔鸡饲养光照有两种方式。一种是长光照,即第一周为24小时光照,以后每天光照20小时左右,使鸡有充分时间采食。另一种是间歇性光照,即从第2周始除采食时照明1—2小时,其余时间段黑暗2—4小时,如此循环,使其采食饮水后充分休息。
  对于光照用灯具,为了节约用电,可以使用节能灯。试验表明,采用节能灯不影响仔鸡的生长发育,且可节约大量电费,降低成本。
 
  (6)相对湿度
  鸡对相对湿度适应范围比较广,但第一周在65%左右为宜,以后维持在60%即可。然而在实际生产中,前期因温度高、蒸发量大、小鸡通过呼吸与排泄排出的水分少而易出现干燥;后期随着温度下降、仔鸡生长速度加快、饮水量增加、通过呼吸和排泄排出的水分增加而出现湿度增大。因此,前期因相对湿度小,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鸡群脱水;后期因相对湿度大、温度较高、易诱发球虫病和霉菌中毒,所以要做好通风换气、调节湿度工作。
 
  (7)换气
  育雏期鸡舍相对比较密闭,温度高、湿度大、饲养密度大、生长速度快、呼出的二氧化碳多、耗氧量大,再加上排粪多所产生的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,易导致肉鸡腹水症的发生;并对眼结膜、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,增加发病率、降低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,因此要适时通风换气,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洁净。
  在育雏阶段通风和保温是一对矛盾。第一周以保温为主,以后在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风换气,可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增加通风次数,缩短通风时间,同时严防“贼风”直接吹入鸡舍,引起雏鸡感冒。以后随着雏鸡长大,抵抗力增强,育雏温度下降,可适当增加通风量,延长通风时间,但也应减少空气直接对流。一般来讲,当鸡舍内二氧化碳超过0.5%,氨气含量高达0.2毫升/立方米以上,即人进入鸡舍有明显刺鼻、刺眼等不适感觉时,应及时通风换气。
 
  (8)密度
  生产实践证明,肉用鸡增重速度、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饲养密度成反比。但饲养密度太小,屋舍设备利用率低,会造成能源浪费,成本增加。因此,从这两方面考虑,应保持适当的密度。可参阅下表。
  肉鸡平养密度推荐表
  周龄1-23-45-67-8成年
  体重(克)<400<1100<2100<2600
  密度(只/平方米)28181088
 
  (9)调群
  为确保肉用仔鸡商品整齐度,应结合饲养密度适时调群,按个体大小分别组群。个体较小的密度也适当小些,以便加强管理,提高整群的生长速度。
 
  (10)断喙
  对于种用苗鸡,会因环境条件、饲料营养、密度过大等因素诱发鸡群发生“啄癖”,如啄羽、啄趾、啄肛等,给生产带来一定损失。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“断喙”,不仅可以防止啄癖,还可以节约饲料。试验证明,断喙育成的成年鸡,饲料消耗可以降低6%—8%,产蛋期非疾病死亡率降低一半。
  断喙应在7—15日龄进行,一般采用断喙器断喙。上喙断去1/2,下喙断去1/3,在断喙的创面应烧烙2秒钟,断喙前后2天可在饲料中添加每公斤2毫克的维生素K,防止失血过多。
 
  3.雏鸡日常饲养管理细则
  (二)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
  (三)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
  (四)肉种鸡的人工授精技术
  由于种公鸡体形较大,体重较重,极易引起脚掌疾病,造成配种困难,淘汰率高。为了提高公鸡的利用率,降低饲养成本,集约化养鸡场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,可提高受精率10%-15%,留存公鸡减少2/3,并可以及时发现和淘汰低产母鸡,提高经济效益。


上一篇:肉鸡对温度要去高
下一篇:肉鸡免疫注意多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