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产业化的推进和养猪新生代的崛起,养猪户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正在大幅增强,养猪信息化已经或正在成为行业发展趋势。在6月中旬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母猪健康管理研讨会上,就有相关专家分析了信息化在养猪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。
信息化在养猪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举个例子,对于猪价,我们都有一种赌徒心理,赌其上涨或下降。其实我认为猪价不用预测,完全可以用准确的数据表达出来,这就是信息化、数据化。
接下来,我们可以通过清晰的数据表达找到各种问题的根源。比如新丹系产活仔数少、新美系猪生长速度较慢,通过对数据的应用和表达,把数据精确统计出来,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,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,这是最重要的。
其实,我们每天基本都在进行数据化管理。比如卖种猪,客户要求看数据,我们随时可以提供,想看哪天就看哪天,要看什么数据就有什么数据。未来老板对信息的知情权要求越来越强烈,用数据指导生产管理,通过数据知道生产成本、未来核心竞争力在哪里,以及和别人有没有可比性,假如竞争不过就先退出。这就是未来信息化、数据化对猪场的影响。
陕西金冠牧业有限公司杨经理分析道:
信息化对整个养猪行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。
一、我们使用示范生产育种软件对猪场生产进行管理。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状况,说到母猪的胎龄、结构,第一胎、第二胎母猪占的比例,很多猪场拿不出这样的数据。我们都知道要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,但是500头以下的猪场大多拿不出这个数据。为什么?原因就是没有实行信息化管理。
通过引用数据化的生产软件,能帮助猪场提高生产成绩,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。比如,我们可以实时地了解一胎、二胎母猪的比例,知道哪个母猪胎次较高需要淘汰,了解母猪的非生产天数。比如非生产天数,行业内的理论天数是18天,猪场一般是30-40天,但是我们使用这个软件后,发现上升到 50-60天,甚至超过70天。因此,能够做到确切地知道猪场的非生产天数,再经过分析,是不是猪场非生产天数基数高,还是断奶后到配种的间隔时间拉长了,此外返情、流产、不发情的母猪所占的比例能很方便地找到,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。
二,信息化对种猪企业也非常重要,运用一些网络平台,可以提高养殖户对我们企业的了解,知道我们每头种猪的生产情况,特别是一目了然的看清楚种猪的性能,也能拉近我们跟一些客户的距离,促进沟通。
|